被“误杀”的陈思诚

来源:互联网 阅读:0 2019-12-19 10:04:47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陈思诚在某观影活动上怒斥豆瓣评分不公正。原因是由他监制的翻拍片《误杀》在豆瓣上的评分比原版影片低了不少。

被“误杀”的陈思诚

“我也曾经被网络暴力过,也被别人所误解过,还一直给我贴各种标签,什么油腻呀,以及其他很多。”

陈思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可以听得出这是他很早就想对观众说的话,但当真的要说出口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丝紧张与忐忑。

陈思诚之所以想要参与《误杀》这部影片,除了商业维度的考量之外,还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也是一个被“误杀”的人。

“我一直觉得对一个人的捧杀都是一种‘误杀’。”所以对于这个主题陈思诚格外有共鸣。

被“误杀”的陈思诚

近一段时间以来,陈思诚频频出现在观众和媒体们的面前,在厦门金鸡奖参与《唐人街探案3》的宣传、在海南岛电影节担任评委走红毯,一方面要赶新片的后期,另一方面还要为监制的新片《误杀》奔走。每次出现他的状态都很精神,而且在言谈中充满着自信。

被“误杀”的陈思诚被“误杀”的陈思诚

唯独这一次谈到自己被“误杀”这件事,他好像心中的某处伤疤被戳中,显得有些疼,也有些落寞。

事实上这几年来陈思诚一直伴随着荣誉与争议向前行进。

在镜头前他已经凭借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了知名演员;

在镜头后,他手握《北京爱情故事》和《唐人街探案》两大IP。

被“误杀”的陈思诚

《唐人街探案2》2018春节档斩获近34亿票房,名列中国影史第6,而《唐人街探案3》即将再度进军春节档,从想看人数和目前热度来看仍是极具潜力的种子选手。而电视剧方面,也推出了《唐人街探案》网剧和《远大前程》等作品,发展得很全面,可以看到他的自我探索,以及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化和系列化的探索,在不同层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被“误杀”的陈思诚

但外界对于陈思诚的的评价还是更多地围绕在各类花边新闻和标签上,即使他在首映礼上很真诚地说了这番话之后,很多网友们仍然不买账。

在评论中坚持着对于陈思诚的刻板印象:“说实话,陈思诚确实是有才华,但是才华归才华,行走的油田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不过也有网友看出来,《误杀》其实是陈思诚的一次自我阐释,想通了这一层的观众能够更冷静地看待这部作品,比如就有影评人指出:“无论是导演还是监制,陈思诚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做自己与自己的博弈,这一点在《误杀》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这是一部值得细品的电影。”

而很多虎扑网友觉得《误杀》比原版更有味道,“在原版水平极高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拔高,充实细节和逻辑,这足以说明这个电影的优秀。

被“误杀”的陈思诚

陈思诚到底想说什么呢?

在这个纷扰的时代,被“误杀”的陈思诚,说出来的话已经被争议的声浪淹没,看来我们只能去作品中寻找答案了。

被“误杀”的陈思诚

逆袭的《误杀》与痛苦的监制

猫眼9.6、淘票票9.2、豆瓣7.6,《误杀》的开画口碑不错,尤其是猫眼9.6这个成绩,在今年国产片中只有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做到了。

点映一周以来,《误杀》不断收获好评,已经有了黑马之姿。

被“误杀”的陈思诚

12月13日上映首日,晚间逆袭至日票房榜首位。我们预测其票房至少能达到五六亿,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说,这已经打破了该类型的票房天花板。

这几年纯悬疑题材(不包括喜剧悬疑)影片能达到这个成绩的屈指可数。

被“误杀”的陈思诚

《误杀》的成功,与监制陈思诚的助力是分不开的,它再一次证明了陈思诚对于电影风格走向的把控能力。

对于新人导演柯汶利来说,有着原版《误杀瞒天记》的精妙剧本打底,他可以尽情地在此基础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创作过程中的很多痛苦,则需要监制陈思诚来背负。

被“误杀”的陈思诚

陈思诚并不是一个喜欢中规中矩翻拍的人,他希望在翻拍的作品中融入更多新的东西,尤其是能够吸引到中国观众的东西。

高分的《误杀瞒天记》珠玉在前,如何实现超越,又如何既令喜欢原版的观众满意,又能够让更多新观众接受这个故事,确实需要费一番思量。

被“误杀”的陈思诚

原版《误杀瞒天记》

于是他决定借这个故事的壳,讲一些他自己真正想讲的东西。

《误杀》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并没有刻意地模仿原版,而是做了很多崭新的作者化的表达。

陈思诚建议剧组成员不要观看原版,这样容易被原版的设计禁锢住,所以我们看到《误杀》中的镜头设计、场景对话等是之前没见过的,而且精简了原版中很多歌舞的段落,使得这个紧张的故事更加紧凑,这就先令看过原版的观众耳目一新。

被“误杀”的陈思诚

而原因之二,更是陈思诚个人的创作经验有密切关系。在经过三部《唐人街探案》以及网剧的拍摄后,陈思诚已经深切地洞悉到了观众的心理,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打动观众,令他们产生共鸣。

于是我们看到《误杀》中一些情节做了更具深度的思考:比如从原版的底层人群挑战权贵阶层,更深入地探讨到了欲望驱使人们进入到集体无意识状态。而最后落点不仅是中国观众更看重的亲情,还有对于被“误杀”这件事的反思上。

被“误杀”的陈思诚

探讨到这个程度,其实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合在中国的背景下展开,于是陈思诚巧妙地将故事发生地放到了泰国。

不仅因为之前在《唐人街探案1》的时候在当地已经有了充足的拍摄经验,更在于他渐渐明白了该如何巧妙地与不可抗力因素周旋,能够顺利地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陈思诚真的很聪明,他不仅深谙观众心理,还已经找到了应对很多创作者最头疼的不可抗力因素的秘诀。所以很多观众都评论好久没有看到像《误杀》这么爽的片子了,那是因为在背后以陈思诚为代表的创作者确实花了足够多的心思,动了很多脑筋,才找到这样一条难得的路。

从“唐探”到《误杀》:

一名监制的自我修养

一部电影中,监制对于电影风格走向起到重要的掌控作用,甚至可以凌驾导演成为电影内容的主导者,是拍片过程中权力最大的人

近年来像《七月与安生》《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等叫好叫座的影片背后,都能看到监制对于影片重要的推动作用。

《误杀》是陈思诚首次担任电影监制,在此之前他曾经尝试监制过《唐人街探案》网剧和电视剧《远大前程》,在前不久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他还透露《唐人街探案3》将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唐人街探案》作品,之后会以编剧和监制的身份,继续参与《唐人街探案》系列。

被“误杀”的陈思诚

可以看出来,陈思诚逐渐找到了对于自己身份的定位,他是一个很适合做监制的人,而监制不仅能让他继续产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能提携和帮助更多新人导演,实现他们的梦想。

而这种想法的确立,可能是从“唐探”帝国的搭建开始。

在前面两部《唐人街探案》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陈思诚对于选角色的强把控性,以及独到的眼光。

比如肖央,当大家提到他第一印象还是神曲《小苹果》时,陈思诚却已经发现了他身上与众不同的塑造能力,所以在两部《唐人街探案》中都请他出演了颇具挑战性的角色,这次《误杀》更是让他彻底颠覆自我,出演一个深沉的父亲。而从观众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于肖央这次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被“误杀”的陈思诚

而在新人导演的发掘方面,陈思诚也是不遗余力的。他在新导演的选择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很看重导演在工作中的执行力,是否适合拍商业片,而不是通过简单地交流或者一两部短片,就能确定其成为导演的能力。

具体到《误杀》的导演柯汶利来说,陈思诚很欣赏他镜头下的国际化视角,而在实际拍摄时,他也给了柯汶利很大的自由空间供其施展。

被“误杀”的陈思诚

作为监制的陈思诚,更多地从电影的表达、气质、剧本、演员等关键环节进行把关,在展现个人浓烈风格的同时,还要给到新人导演足够多的支持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绝非易事,毕竟陈思诚不是导演,在导演与监制之间找到最适宜的位置,这是通过《误杀》的尝试陈思诚获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在已经成功的演员、导演等身份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陈思诚会成长为中国最著名的监制之一,并能发掘出更多具有潜力的新锐导演。因为他不仅聪明,还有眼光,最重要的是,他敢于表达。

用作品说话

其实可以理解陈思诚想要转变的心理动态,毕竟在当下,我们不缺好的导演和好的演员,但是好的监制却是凤毛麟角。

在好莱坞,有不少优秀导演在做监制,像我们熟悉的斯皮尔伯格、梅尔吉布森等,都有相当产量的监制作品。而在国内,虽然打上监制标签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总的来说,能从事监制工作的人很少,优秀的监制更少。

被“误杀”的陈思诚

这其中的原因,曾经有担任监制的导演试图分析过,比如能做好导演已经很不容易,没办法同时再做好监制、分工不明确,监制工作很难获得相应的理解、以及人们主流价值观中对权力的追求,扰乱了行业分工等,而这些是中国电影行业工业化程度低,分工不清晰必然会导致的现象。

但我们可以从陈思诚身上看到,他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一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导演与监制不能同时兼做的事,他很好地掌握了平衡。

具体到《误杀》来说,像陈冲责问李维杰小女儿等两场重场戏是他亲自上阵导的,这种重头戏与作品的影像风格息息相关,作为掌舵者陈思诚需要亲力亲为,但其他一些具有发挥空间的戏,则放心大胆地交给柯汶利去完成。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平衡。

被“误杀”的陈思诚

而对于理解监制以及合理分工这件事,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这也是像陈国富、陈可辛、宁浩等著名监制也会面临的问题。陈思诚选择的方法是,用实际行动来让观众接受这件事情,可以看到在《误杀》宣传期间,他发表的言论是最多的,引发的争议也是最大的。很多人会将矛头自然地对准他,他在宣扬自己的创作理念,自然也就需要面对同等的舆论压力。

所以就回到开篇我们说到的问题,在《误杀》中,无论是导演还是监制,陈思诚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做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他需要承受被“误杀”的痛苦,但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相信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是一条对中国电影有帮助的道路,即使前途荆棘密布,他也绝不会停步。

还好《误杀》的好口碑与票房成绩没有令他失望,而这次《误杀》中关于翻拍、审查、监制、自我博弈等有价值的经验,也会帮助到陈思诚乃至中国电影未来的创作。

被“误杀”的陈思诚

关于陈思诚的讨论注定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完成的,但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陈思诚无疑是当下中国商业电影一位重要的领军人物,除了商业上的成绩、对中国悬疑类型片的贡献之外,他还大力扶持新人,发掘了以柯汶利为代表的新锐导演,同时积极开拓“唐探”宇宙,使得中国电影更接近了与好莱坞大片同等量级的概念。陈思诚导演/监制的作品,不仅能获得好的票房成绩,还能兼具好口碑,能做到这一点的,在内地中生代导演里寥寥无几。

我们无需捧杀陈思诚,因为时间会证明他对于中国电影的贡献与价值。

被“误杀”的陈思诚

时间回到4年前,《唐人街探案》上映的时候,陈思诚的又一次大银幕探索获得了成功,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开始想得更多,因为他想要做得更多、走得更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他想清楚了一件事:

“我的所思所想,至少我的狡猾、我的妥协、聪明、坚持,我的所有东西都会在电影里。”

那就让我们少一些非议,多一些期待,继续等他用作品说话吧。

-END-


推荐阅读:叶紫